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临夏> 第181章,将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将售(3 / 7)

也就在《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印刷期间,蒲知府有了动作,一边约谈城中粮商,遏制粮价剧烈波动,以免造成百姓恐慌;一边调拨常平仓粮食投入市场,并放出消息,淮安受灾程度相对较轻,粮食供应稳定,不必大肆抢粮。

因为蒲知府素来的威信、民望,粮价暂时稳住。

随后,灾民陆续一波波到来,蒲知府又陆续放出消息:为了打击不法商贩,囤积居奇,根据户籍,限量购粮;上书朝廷,已减免淮安今岁的赋税;从受灾程度较轻的州府调拨、采买粮食……

按照方临的思路,每当百姓听到坏消息,开始恐慌,就释放‘利好’,进行中和对冲,也是让百姓看到官府没有闲着,在持续做实事,一切尽在朝廷掌握,给他们建立信心,稳住粮价。

随着灾民纷纷来到,前年方临来到府城的那片棚户区,又重新用上。

官府从预备仓、义仓调拨粮食,进行赈灾,给灾民施粥。

码头、厂坊,也在持续吸收灾民,减轻压力。

可纵使如此,因为这次灾情严重,仍是压力巨大。

不必说,当蒲知府邀请城中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召集大小商贩,他们都是知道今年这一刀是挨定了。

只是,他们还沉浸在以往经验,打算和蒲知府反复拉扯,最后意思意思,蒲知府却不按套路出牌,拿出‘捐献多少刻碑记录、公示府城百姓’这一招,一下子打在了他们的七寸。

——城中大族根基在这里,不能坏了名声,小商小贩也是做的本地生意,更不必说,名声坏了,那还做个屁的生意?

故而,纵使肉疼,他们也只能捐出一个符合身份的银钱,最终,此次捐献筹款数目是上次灾年的数倍。

方临也在其中,随大流,根据当前产业,拿出不多不少,并不显眼。

事后,蒲知府妙计在城中百姓间广为传颂,津津乐道。

……

就在淮安府城局势一片欣欣向好之际,江淮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