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大明:家父永乐,永镇山河> 第701章 北虏之患!西北土豆战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01章 北虏之患!西北土豆战区!(1 / 4)

大宁总兵府。

朱高煦与一众将领各自落座。

“孤此次出巡,一为整饬边防,二则是重建北疆防线。”

迎着诸将的目光,朱高煦直接道明了来意。

大明立国初期,蒙古人退据漠北。

对此,太祖高皇帝先后北征六次,欲一举歼灭北元政权,但始终没有能如愿,使蒙古臣服。

在通过战争征服不了蒙古的情况下,大明不得不由进攻策略转为全面防御布置,从洪武到永乐年间,修筑起了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绵延万里的“明长城”。

除此之外,朝廷还沿长城,先后设置辽东、大同、宣府、榆林、蓟州、太原、宁夏、甘肃、固原九个重镇,合称“九边”,这也是大明九边重镇的来源。

太祖高皇帝还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大宁卫、开平卫、东胜卫三个军事重镇,合称“西北三卫”。

各边镇卫所驻扎重兵,而太祖朱元璋又分封诸王,让九个儿子亲自坐镇九边,号称九大"塞王”。

太祖朱元璋将军权托付诸子,命令皇子出镇九边,这样就形成了洪武时期“塞王守边”的情形。

九边塞王沿长城线立国,从东到西,从内到外连成一气,有效抵御了蒙古人的窥伺。

然而太祖朱元璋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等他驾鹤西去之后,燕王朱棣会起兵靖难,以武力夺取了皇位。

而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朱老四即位后采用削藩政策,相继削废一些亲王为庶人,并削夺诸王护卫,另将一些亲王迁往内陆居住。

如此一来,朝廷虽然完全削夺了诸王的兵权,实现了削藩的目的,但是由此产生了北部边防空虚的问题,使得明成祖只能迁都北京守边。

以致于洪武年间的“塞王守边”,转变成永乐年间“天子守边”的局势。

大宁卫内迁,就是最好的证明。

甚至到了宣德年间,朱高煦的大侄儿作出了一个让大明王朝后悔两百年的决定——放弃开平卫,迁开平卫到独石堡。

开平卫是北方边塞要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