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二五九章 分歧(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五九章 分歧(四)(1 / 4)

和皇帝的一切交流,都要以现在的现状、大顺的能力、皇帝的目的等为基础。

道理有很多。

到但要说拿着为人民而服务这样的话,和皇帝说,那简直连对牛弹琴都算不上。

于是,刘玉大谈了一些人吃人的东西。

“陛下,臣请以扶桑迁民事,试言之。”

“扶桑迁民,究其本源,是工商业在那里需要人,而一个人能给雇主赚的钱,高于远渡大洋的船资。是以,移民事,可成。”

“初为黄金、白银之矿业。”

“后渐次为伐木、造船、晒盐。”

“以至于到纺织、冶铁等。”

“若非如此,以朝廷之力,恐难完成。”

“至今来说,臣以为,此事于国有利,手段亦可行。”

皇帝点点头,承认这一点。

“爱卿所言极是。扶桑迁民事,可谓一举两得。”

“一来开采金银,国库充裕,亦为货币改制提供了基础。”

“二来使得黄河河道事,占地之后,不至于使数十万百姓无业而成流民。”

“确如卿所言,真利国利民之事。”

刘玉又道:“陛下,究其本源,便是一个人能给雇主赚的钱,高于远渡大洋的船资、也高于支付的工资。于是,迁民事可成。”

这话,其实若在后世,用两个字或者四个字,就能表达其含义。

剥削。

剩余价值。

只不过,刘玉和皇帝说的很浅,也避开了这两个词。当然,说了,皇帝也不懂。

即便说,考虑剥削、考虑剩余价值,大顺面临的真正问题,也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老马说:【剩余价值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不是从流通中产生的,但是它在流通中实现。】

剩余价值要看生产。

但实现,需要流通,也必须要在流通中实现。

这就是大顺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