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比较笼统的东西,赵立本的二弟,也对“孩子上学”这件事,相当不满。
颜李学派抓着乡社的行政权,坚决执行八岁入小学的理念。
但入学,也就意味着需要有教育开支。
教育开支,这钱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还是得靠乡社的百姓出钱,维系乡学的运转。
本来吧,读书、科举、为官、光宗耀祖,这也算是中华家庭的普遍认知。
但问题就出在村社里掌管行政权、贯彻教育理念的,是颜李学派的这群人。
按照他们的理念教下去,搞出来的,就是让乡社的百姓普遍觉得,读书无用。
读书是为了啥?
学习是为了啥?
这又和颜李学派的“真儒”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
颜李学派的这群人,几个在底层的,要说科举的水平,倒是真有。
像李塨这样的,二十岁家里穷的就没办法继续脱产学习了,便去学医,卖药。一边当医生,一边看书学习、些文章狂喷宋儒,顺带着三十岁的时候去参加了个乡试还能中个举人。
颜元在漳南书院搞分斋教育改革的时候,也想过,真要是全搞分斋教育,入学人数肯定锐减。考科举没卵用,上个毛的书院啊?所以即便搞了分斋教育,也还是专门分出来了个帖括斋,也算是像现实妥协。
帖括斋,就是教“八股满分作文写作技巧”、“三年秀才、五年中举”之类东西的。
他们学派里有应试技巧的人,其实不少。在乡学里,搞这种专业的考试教育吧,其实也不是没人能教。
别的不说,一边学医,一边卖药,一边顺便还能中个举的人,弄一套类似的“三年秀才、五年中举”之类的考公技巧什么的,肯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李塨的思想吧,用后世的话来讲,就是三十多岁了可能还有点“中二”。
他考举人,是为了证明“我可以,但我不屑”。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