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七九零章 工业革命(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九零章 工业革命(七)(1 / 5)

种种资本需求所发展起来的工商业里,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东西,那就是东北的高粱酒。

准备返乡的搭车人,原本并不喜欢这种高度的蒸馏酒。但他在营口等待开船的这几个月,并没有机会喝到家乡的黄酒。

不是没有,而是比较贵。而这种高度的蒸馏酒,相对而言,非常便宜。

他虽手里有块大金子,但毕竟是苦出身,还想着买地当地主呢,自是舍不得花这个钱。

淘金的时候,他就已经习惯了喝这种高度的蒸馏酒。现在想起故乡的味道,觉得只能回老家之后,找到弟弟,老婆孩子之后,再尝尝家乡的酒了。

这是他个人的微观感受。而在更宏观的层面,这种高度的蒸馏酒,也是大顺在江苏初步工业化的一个标志。

作为资本种植大豆业的副产品——这源于大顺继承的两年前的农业技术,不可能搞那种三圃制、休耕制,而是采取垄作制换茬的方式——以及黄淮地区从明中期为了治水河堤而发展起来的高粱普及和高粱酒酿造,和大豆制品有个显著的区别。

大豆种植的资本投资,单纯地源于苏北的需求。

而高粱酒产业,既源于初步工业革命地区的需求;也是因为生产出来之后的反向作用挤占了其余竞品的市场。

道理也很简单。

江苏省这些年的初步工业化,造就了大量的底层百姓。

这和原先不太一样了。

原先,也就是十几年前、七八年前的时候,那真的是苏南小手工业者的黄金时代。

努力干几年,或者手里有技术,比如织布织的好,是真的有可能达成阶级跃升的。

然而,以纺织业为例。

当刘钰为首的资本垄断集团控制了长绒棉和棉纱、当脚踏铁轮织布机开始普及之后,想要从织工跃升为机户,已经不太可能了。

初步工业化、扬州资本的南迁,使得底层的身份逐渐固化。

底层,比如织工、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