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六六七章 割袍(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六七章 割袍(上)(2 / 6)

词赋的机会,还专门出钱给这些人刊登诗集。

当真是做到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应该说,刘钰的评价是没错的。在明末大乱、江南庄园主经济被摧毁的背景下,这些盐商的存在,客观上延续了明末江南的文艺繁荣。

搞艺术创作的,得有人养着;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欧洲的博物学之类的大发展也有些类似,前提都得是有钱有闲。无非是方向是的区别罢了,这年月,没钱没闲,别说什么文艺创作了,买几张画画的宣纸买得起不?

不过,这样的文人并不是幕僚。

文人是讲风骨的,真正投靠做幕僚的很少,幕僚某种程度上讲,是有主仆之分的。

幕僚、清客、文友,是三个不同的档次。

真正依附这些盐商生活的幕僚,可能不太精于诗词歌赋,但一些实用性的诸如算账、出主意之类的技能,还是不错的。

但饶是这些幕僚有些实务上的本事,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这里面始终有个绕不过去的坎,便是虽然看上去,皇帝的行为和要饭的没啥区别,但实际上区别可大了去了。

皇帝能叫你掉脑袋,而要饭的最多晚上拉一坨屎甩你家窗户上。

一众幕僚也给不出什么好办法,只把大盐商扬州这一支的、郑玉绩的长兄郑玉绪弄得着急上火。

正上火间,下人来报,说是有人递来了拜帖前来拜会。

来者姓吴,字敏轩,名敬梓,颇有才名,之前亦曾在郑家小住过一段时间。

那时候郑玉绪兄弟的父亲还没死,恰得了一块太湖玲珑石,遂以此石为镇,修了一座藏书阁,号“玲珑馆”。

收藏书籍不下十万,每天在此抄书的人不下三五百,春夏秋冬都要举行诗会,结交文人。

许多穷酸文人也来蹭饭,他也一并招待,并不驱赶,文人皆称其为“小孟尝”。

那吴敬梓,郑玉绪也认得。祖上也曾是跟着前朝永乐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