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新顺1730> 第五四九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四九章 一分钱难倒天子(三)(4 / 6)

出了运河的问题,并认为淤死是早晚的事。

之后的荷兰使节团还奇葩地给出一个结论,说是底部的淤泥导致了水深过浅,而不得不用平底船,这导致了国家的造船设计倾向于平底船,过度倾向于平底船使得这个国家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连第一次来运河的荷兰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国朝的人能看不出来吗?

所以,“默认水灾保北不保南”,就是朝廷的政策。虽说淤死是早晚的事,但不让黄河泥沙入运河,最起码能晚淤死个几十年上百年。

洪泽湖越来越高,淮河上游,尤其是安徽地面的淮河流域,水往下流不动,怎么能不发大水?怎么能不十年九荒?

而如果不默认保北不保南,黄河从北边出事,浊水冲入运河,就黄河的含沙量,运河还能通行吗?

自明朝起,就不敢用黄河的水做运河水源。

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政策:灌田者,不得与转漕争利。

旱天缺水的时候,运河不放水,不准浇灌土地。

雨天发水的时候,运河排水,大量的水入沟渠、淹农田。

当地的老百姓没啥文化,“素质”显然不高,不懂之乎者也,自然直接骂娘。

当地士绅有文化,“素质”略高,懂之乎者也,遂言:国家大计在转输、转输资漕渠、漕渠资河坝。然,民之富藏于田、田之利藏于水。无水灌禾则民贫,民贫何以给转输?

不用黄河的水,就得和农田争水。

可用了黄河的水,最多二十年,过了黄河一直到济宁的河道,就全得淤死。

所谓默认,就是皇帝当然不能直接说出来。皇帝也不可能在朝堂说,南边的百姓可以祸害,北边的漕运不能祸害。

但官员干的时候,北边开口子影响了漕运重罚、南边开口子只要事后堵上也就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当皇帝嘛,对百姓没有什么良心上的谴责。

但之前默认,是为了保漕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