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道,“可朝廷定下的田税,却是一亩地一块银元。”
说着,他摊手道,“钱不多,但问题的关键是,农人百姓手里没有钱呀!”
顿时,朱允熥的表情凝重起来。
李至刚说的对,农民的手里哪来的钱?
此时还是小农经济,农民之家自给自足,多是以物易物。鸡蛋换盐,织布换铁器,粮食除了皇粮之外自己还要吃呢!
而已现在的农业条件和生产力来看,亩产也就是一般般,能产三四石的就是好田了,乃是得是鱼米之乡的好田。
假设就算人人家里都有这样的好田,但仔细算来也就只够填饱肚子。这年月的人因为肚子里没油水,都格外能吃,全是大肚汉。
五口之家,三个壮劳力,且不算妇孺,光是这三个壮劳力,一人一天起码两三斤粮食。
如此算下来,一个人一年就差不多一千斤,三个壮劳力就是差不多快三千斤。
就算家有十亩地,能敞开肚皮随便吃吗?壮劳力吃了妇孺吃不吃?要不要缴纳皇粮?要不要留点余粮?
而且,谁家能有十亩好地?
哪怕是地多的,家里有好几十亩。可额外的支出也多,农忙时要雇人手,家里还有大牲口吃的比人还多。
所以说百姓的日子哪怕再好,也就是紧巴巴!
粮食对他们来说就是钱,但不等于朝廷要的钱。
“地方官员往往为了省事更为了政绩,不要粮只要钱。而农民手里没钱,要缴税只能把粮买了换钱!”李至刚说着,表情忽然变得阴狠起来,“问题又来了,卖给谁?”
“各州府都有官仓,丰年高价收灾年低价卖!”李至刚又道,“说到这,臣不得不再说说官仓!”
他所说的是常平仓制度,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大明朝,乃至后来的大清。就是以国家行为,来避免饥荒。其中在北宋时候,被王安石改动了一下,叫青苗法。而后至清朝,太平天国起义使得大清千疮百孔,常平仓再不符其实,只虚有其名。
朱允熥点头,“你说,朕听着!”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