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33章:求仁得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3章:求仁得仁(3 / 5)

次。

这一次,智瑶给了田乞一个比较明确的暗示,智氏想要的是齐国,并且不是要将齐国一口吞下,田氏愿意配合会分块肉。

按照智瑶的暗示,智氏会将东莱以及沂水周边放弃,届时田氏和齐国公族可以自己角逐,还明确告知吴国一定会掺一脚。

田乞不知道该不该信任智瑶,原本想在“谭”地自戕的冲动却是消散了。

为什么田乞会想在智氏的控制范围之内自杀?这个需要了解当代的风俗人情以及社会规则,简单概括就是一种谢罪的行为。好比楚国那边有败军杀将的传统,无非就是主将承担相应罪责,一死之后不再拖累家族。

如果田乞在“谭”地自杀,真的能够消除掉田氏的一些负面,到时候智氏或者谁向对田氏斩尽杀绝,将会变成一种不留余地。

而春秋讲究的就是留下余地,斩尽杀绝相反是一种会遭到谴责的行为。

说白了无非就是贵族觉得自己天生高人一等,互相之间有规则存在,不斩尽杀绝是谁都有落魄的那一天,没人希望规则被彻底打破,搞到一个绝祀的下场,或是落魄之后彻底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

所以,翻一翻史书会发现一点,即便是哪个贵族再怎么该死,还是极少出现鸡犬不留的例子,相反留下子嗣是占了绝大多数。

讲道理,智瑶会破坏一些规则,对于大多数规矩则是没打算移除。

伟业大到如始皇帝,横扫宇内之后一样没有对六国王室斩尽杀绝。

后世很多人说始皇帝没有斩草除根是败笔,不知道的是当时的社会观念就是那样,并且没有考虑一下斩尽杀绝之后,那些原本投降的六国贵族会怎么样。

会有人拿后面秦二世时的反叛来证明斩尽杀绝的必要,问题是历史上不少在离定鼎天下最后一步时,过于苛待旧朝官员而没将那一步迈出去啊。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三观和规则,不能一概而论。

智瑶无比清楚一点,自己要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