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科幻灵异>走进不科学> 第一百三十八章 顺着网线来催更!(大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八章 顺着网线来催更!(大章)(3 / 8)

因为汞是唯一一个常温下是液态的金属, 所以它被用作了温度计的材料。

在整个温度计的制取过程中, 最困难的主要在于温度计内的毛细管, 理论上是越细越好。

不过在工匠的努力下,这个最困难的壁垒最终还是被突破了。

因为和针管不同。

温度计毛细管是某种意义上的‘半中空结构’, 在玻璃未成形的时候用细针去捅就行了。

至于徐云先前所谓的“三段零六刻四平”,指的便是三十六度四。

徐云将代表十位数的数字定做了“段”,将个位数的定成了“刻”。

“平”则代表着小数点的后一位。

类似古代的计数表达, 相对于纯数字会更容易理解一点。

随后老苏接过温度计, 认真看了眼上面的刻度。

三段零六刻四平。

按照他先前为王越号过的脉来看, 这个无疑是相当准确的数字。

接着他握住温度计一端, 按照徐云先前示范的那样轻轻甩了甩。

果然。

水银便自然缩回了底部。

接着他又用手指握住了底端。

三十多秒后。

水银受热膨胀,很自然的又上升了少许。

老苏瞳孔微微一缩。

作为一位医学大家, 老苏在汇编《本草图经》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在各类古籍在见到过对人体温度的讨论。

虽然在实战环节,中医可以通过脉象来辨明人体情况。

但这是属于‘里’的范畴, 并不是所有医者都能准确判断出病人情况的。

否则也就不会有庸医这种词的出现了。

但若是不借助脉象全凭手感,那么判断起来反而还要更难一点。

尤其是在精度方面:

比如36.7和37.2度, 医者单凭触感其实是很难感应出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