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李佑的大唐> 第七百五十章 怀柔长孙无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五十章 怀柔长孙无忌(2 / 4)

这种行卷风尚在盛唐以后非常流行,但是,随之而来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其一是走后门现象,依靠权势求取科第的做法大行其道,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公荐”实际上变成了“私荐”,凭借个人喜好和交情,以及考生所贿赂的银两多少来推荐人才。

其二是考生呈送的诗文作品有许多是请他人代写,还有的剽窃盗取,在别人的文章上修修改改,所以很多都并非他们自身水平。

如此,一些豪门权贵的不学无术的子弟,想要通过科举,便极其容。

针对这些问题,李佑和自己的智囊们商议了几个时辰,最终得到了几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容,第一就是糊名制...所谓的糊名制就是将所有考生的名字都掩盖掉。

原先的科举原先的科举制,是到京城的考生先由考官主考会试后,就评定最后录取名单...这就太有失公允了,现在将名字掩盖,你只能按照才华来选取。

但是即使这样,也有可能会有人代考,那么糊名之后,还有殿试,何为殿试,所谓的殿试就是为了防止考官徇私舞弊,让所有获贡士资格的读书人,由皇帝亲自发策问的考试。

这样做既增加了考试的严格性,又增加了考生的光荣感,觉得自己是“天子门生”,更加忠君爱国。

还有就是扩大科举,并且并且缩短制举间隔,使“常举”制度化,变数年一次开科取土为每年一次。并扩大录取人数,增加制举科目。把以前每次1—2科,增加到7—8科。重点发展以属文笃策为主的进士科,降低以背诵典贴经书为主的明经科。这样以来,就真正为那些才思敏捷的有识之士,开辟了入仕做官的途径。

最后开创“南选”。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落后,但是现在李佑经营下的岭南已经好多了,所以李佑提议,要给这些地区在人才的选拨上特别给予照顾。为开发和镇守边疆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当地有识之士。

洋洋洒洒一共十五条,李佑整理之后,准备第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