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臣> 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相的终身大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九章 张相的终身大事(1 / 5)

按照江楠的指点,张希孟越发熟练,不消一盏茶的功夫,就已经驾轻就熟了。

接下来张相公就体会到了这项活动的解压之处,你只要双手不停重复机械动作,大脑可以完全放空,摆脱乱入牛毛的事务干扰。

而当你放下织针的时候,又能快速进入状态。

也就是说,这项神奇的活动,可以让脑和手完全分开,各自休息。要知道像张希孟这样,每天都有一大堆政务要做的人,几乎每时每刻,脑袋都在旋转着,十分容易疲惫,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

但如果穿插其中,织织毛衣,就能大幅度缓解,快速恢复状态……实在是太解压了。

他干脆一边织毛衣,一边询问江楠,打听毛纺的发展情况,看看具体到了什么程度……江楠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尽量告诉张希孟。

其实这事情的开端,还要感谢张希孟,汉人缫丝织布,更习惯用丝绸棉麻这些,对于毛织属于一片空白。

偏偏张希孟建议了蒙古俘虏改造。

顺利毕业的蒙古人融入了大明治下,有也先帖木儿这种兽医,自然也有当了屠户,当了脚夫,农夫的。

总而言之,五行八作,三教九流都有他们的身影。

其中一些蒙古人就制作毛毡,用来当成垫子,或者制成毡帽一类的东西。随后也有人将收集的羊毛,牛毛,马毛,清洗之后,制成毛线,然后编织成毡帘,可以挂在门上防风寒。

起初羊毛这类东西,在屠宰场不花什么钱,就能弄到。

军工作坊用的生牛皮,也会刮掉牛毛……反正原料几乎不花钱,弄出来的毛毡,毡帘都很廉价,而当下这个时候,物资奇缺,不是那么富裕的百姓,还挺喜欢的。

但也仅此而已,粗糙劣质的毛织物,根本入不得法眼,摆不上台面。

你看街上有绸缎庄,有棉布行,就算家庭主妇织的葛布,也有人收,但是这些毛织物,只能摆在街边地摊,吆喝着叫卖,跟卖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