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奋斗在大明> 第四章 市场与原材料产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市场与原材料产地(1 / 4)

第四章 市场与原材料产地

解决棉花的供应问题,一方面自然从内寻找。这让周梦臣一下子想起了江北大片空置的土地。这其实也是实业状元张謇的办法。张謇在江北就种植了大量地棉花。不过,张謇是将沿海荒滩开垦成为棉田。而周梦臣是想将大面草荡开垦成为棉田。

要想这样做,就要先解决盐业问题,将煮盐制,改变为晒盐制度,从而让盐业生产不需要大量的燃料,这些草荡才能名正言顺的被开垦。但是这又要涉及盐政的问题。而盐政正是严党的钱袋子。

周梦臣没有干掉严嵩之前,想都不要想了。

虽然而今严嵩大不如前,却还不是周梦臣现在可以撼动的。

这个计划只能搁置了。

从国内找棉花,是不行了。但是从国外找棉花却是可行的。天竺地棉花产业在周梦臣印象之中,也是相当可以的。虽然周梦臣不知道这这个时代的天竺棉花产业怎么样。但是他下意思觉得,天竺棉花产业也是有一定的规模的。

毕竟从棉花传播的历史上来看,天竺棉花的种植历史要在中国之前。棉花在中国成为广泛种植的经济作物,其实还是在太祖皇帝强制推广之下才形成的。

而天竺种棉花的历史有三千多年,应该一定有棉花产量的。

只是这也是远水追不了近火。

毕竟,从天竺将棉花运过来,要解决很多问题,军事外交航海运输等等。

这都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

不过,周梦臣内心之中也有一点点的暗暗欢喜,因为如果这一切顺理完毕之后,棉纺业的产量将会爆炸般增长,到时候,不用他提醒,尝到海外市场与原材料甜头的大明士绅,都会自动成为对外扩张的支持者。

对外扩张,不仅仅要有大义,也要有利益。

周梦臣内心之中转了几个圈,说道:“藤公公请放心。在上海建厂最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海运将山东地棉花第一时间运过来,一定能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