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四章 新乡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四章 新乡约(3 / 4)

韩邦奇有些意动。

因为周梦臣说的是一个事实,百姓向来尊重读书人,这是一个现实,不管这乡约怎么搞,到了最后,乡约会之中定然是有读书人的一分子。否则这个架子都搭不起来。

而关中读书人都是什么人?是关学一脉,是韩邦奇的徒子徒孙,即便不是韩邦奇的徒子徒孙,见了韩邦奇也要叫一声师叔,或者师伯的。

而且真要细究,人家才是亲的。周梦臣这个只能说是客气啊。

北方读书人总体上来说,入仕的人远远少与南方人。原因很残酷,那就是考不过啊。经济基础决定了双方了成绩。读书是费钱的。

很多关中读书人都是贫寒出身。韩邦奇最清楚不过了,因为韩邦奇看见好苗子的时候,也会扶持一二。奈何韩邦奇也不是富裕的人。

能帮得太少。

韩邦奇一力推行乡约,未必不是出于这个考虑。乡约会的差事,几乎全都是不脱产的,但是总归要管上几顿饭,对于贫苦的读书人,能多吃几顿饭也是好的。

虽然周梦臣觉得那些读书人在读书的时候靠父母妻子养着,实在行为可鄙。但是周梦臣自己也忽略了一件事情,他是拿后世,或者大明比较富裕的地方来衡量的。

对于,这些地方读书识字的人想要找一个差事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对于西北这些贫困的地方,读书人很难找到什么活计,甚至扛活的事情都少。一来,经济不发达,这种事情就少,二来,即便有这样的话,也是扛活的人抱团,怎么能让一个外人加入。

所以算起来,读书中秀才才是他们最好出路。

而这种帮乡里管事,却也是穷苦读书人的另外一个出路了。

所以,在韩邦奇看来,乡约会里面的事情多一点还是好的。他或许没有看见乡约会对未来大明体制的影响。但是却看到了,乡约会如果真能变成周梦臣说得那样,乡约长,已经乡约会之中七八个人的班子,很可能有几个全职的,或者脱产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