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奋斗在大明> 第五十四章 战争后遗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章 战争后遗症(2 / 4)

么多生产主力,那也是要出事的。这也是为什么辛爱有千万不甘心,也老老实实俯首称臣,去大汗,称归化王的原因。

不得不承认,张惠将板升直接列入辛爱直辖之后。辛爱带来更多的资源与财富。再加上原本蒙古的家底,这个难关虽然不好过。但未必是过不去的。

只是奈何,屋漏偏逢连夜雨,桥头又遇打头风。

嘉靖三十二年的旱情,又如约而至。

在大明几乎整个北方大旱,只有轻重的不同。最重的是陕西与山东两地,大同这边,不要看周梦臣忙得焦头烂额的。但是大同地理板块上与山西在一切的。山西多山,似乎是因为这个原因。虽然也旱得厉害,到底不至于绝收。

而辛爱这里,就不一样了。

首先蒙古这边的粮食生产,特别是靠天吃饭。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也算是民族习性。

很多人印象之中,蒙古人不种地。其实不然的。蒙古人很早就种粮食,以弥补畜牧业的不足。只是,蒙古人种地的方式,在任何一个汉人看来,就觉得,你称呼这个方式叫种地?

他们就是找一出好地,然后就谷子洒进去,限制牛羊过去,等秋天纵马践踏过之后,再将谷子收起来。

似乎连脱壳都一并做了。

只是这种做法,不施肥,不灌溉,不除草,指望有什么好收成?根本不可能。不过,这也体现了蒙古人以 畜牧业为根本的经济模式。这种不消耗体力的粮食根本就是一种补充而已。

大部分鞑子都是这样做的。甚至在明人记载之中,还有直接吃生谷的记载。却不知道是不第当时人写的段子。

但是这种方式太靠天吃饭了。

如今旱情严重,很多本来水草丰盛的地方,一下子变得不行了。本来能种出来的谷子也种不出来了。再加上,数万人的劳动力缺口,几乎给辛爱雪上加霜的一击。

在开春的时候,辛爱与大明互市。将当初劫掠来的银子,几乎全花出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