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大明镇海王> 第2016章,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16章,相对公平的科举制度(1 / 4)

明朝成熟的科举考试制度之所以能够运行下去,这跟科举考试之后官员们的选拔、提拔是密不可分的。

因为考的好就可以升迁快,更有前途,再加上科举考试相对来说是比公平公正,讲究才学的,大家也都认可和服气。

这个制度也就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大家也都一直在默默的遵守着这个规则。

纵然是刘晋也不能违背这个制度和规矩,并且这个制度也有其合理性,也相对更加的公正、公平。

在后世,你要是朝中无人的话,即便是清北出来的高材生恐怕也是很难有出头的时候,反观那些有背景的,自身或许根本就不会读书,在国内参加高考的话连二本都考不上的人。

他们的父母可以送他们去国外留学镀金回来,一样快速的提拔升迁,相对来说这对于认认真真读书人的是很不公平的。

以至于后世读书没用的观点非常盛行,很多人都觉得非常有道理,会读书不如有背景,甚至于很多人还调侃大学生在给小学生打工、大学生送外卖等等。

总结来说,其公平性是远不如明朝的科举制度的。

明朝的科举制度之下,你要是考不上进化的,纵然是内阁大臣的儿子也一样难出头,像刘健的儿子孙子考不上科举,始终都无法出头。

而类似于这样的事情非常普遍,朝中很大大臣的儿子一直考到四五十岁都考不上进士,他们父母纵然是有再大的能量,也一样没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平步青云。

只有考上了进士了,有了这样的一个出身了,你才能够有平步青云的机会和可能,即便是寒门子弟,像刘晋这种,也一样可以飞黄腾达。

这一点是明朝的科举考试的特点,唯科举考试为标准!

一切都看你科举考试的情况,考不上进士,你就注定了无法出头,进不了翰林,你就跟大官无缘。

而科举考试制度又非常的严格,很少有舞弊鬻题的事情出现,一旦出现也是会给予最严厉的惩处,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