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大唐再起> 第1276章实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76章实践(2 / 4)

黄德彰无可奈何道:“地面湿滑,以及松软的,都不可行,只有坚硬的地面,如石路,开凿车辙,才可行。”

所以,车辙道,直接被抛弃了。

古希腊人就是这样,在石板铺就的地面上凿出车辙,这要是短距离还行,几百里的地界,如此的长度,财政绝对吃不消。

而且,车辙对于上坡,并没有优势,更是成为了鸡肋。

既然如此,那么黄德彰就没有纠结了,直接开始使用木轨道。

而木轨道,使用的木材,又成了关键。

而,木轨道的木材选用,也是很讲究。

如香樟木太软,易开裂变形。

衫木抗压性能稳定,不易被虫蛀,但自重较轻,不适合担任木轨。

而松木,抗腐性能和抗压性能稳定,不易被虫蛀,且木材自重轻不易变形,是较为理想的材料。

松木是极为适合的。

所以,黄德彰略微思考,就打起松木的主意。

而且,松木的又一大优势在于,全国各地都广泛的分布,采伐起来很方便,成本非常的低廉,随时可以替换。

“每段松木,长一丈,两根即钱一贯又三百。”

黄德彰拿起算盘,开始计算起来,铺就了一里的地,也就是二十根,就差不多耗费二十六贯。

唐时,以唐太宗李世民的双步(左右脚各迈一步)为尺寸标准,叫作“步”,并规定三百步为一里.一“步”的五分之—为一尺.唐代—尺合现在0.303米,一里合454.2米。

当然,这只是材料费,人工什么都没算。

而如果初步估算,一里三十贯,那百里,起码就三千贯。

两根轨木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五尺,也就是1.5米,所有的木轨,都要是这个距离。

而如果在其他地方很难,但军械司,早就有了尺子,一尺的标尺,一寸的,十分之一寸的分,十之一分的厘,差之毫厘的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