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穿越成皇储> 第780章 德苏战争(86)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80章 德苏战争(86)(2 / 3)

太敢过分接近伏尔加河。

而且德国陆军也不愿炸毁这座“制高点”,巷战的核心点在没有gps的年代即为争夺“制高点”,用“制高点”带来的视线,对敌人进行近距离的火力输出。因而斯大林格勒仅存未塌的建筑成为了交战双方都想要的“金娃娃”,所以对于进攻的德军来说,一座完整的巴甫洛夫大楼的价值远高于一座废墟。这也是德军自始至终都不愿呼叫空军对大楼进行彻底的轰炸,或者是自己抬榴弹炮来将其轰平的重要原因。

德军想要夺取大楼,可当德军坦克在掩护步兵冲到楼下时,必然遭到楼顶反坦克枪和迫击炮的打击,坦克的顶部装甲有比较薄弱,容易中招。而由于距离太近受仰角所限,坦克炮还没办法对楼顶进行直瞄射击,所以几次进攻行动都被瓦解。即便少数几次德军步兵冲入大楼后,由于不了解巴甫洛夫们的防御设计(有点地道战的意思),很快会被苏军集中兵力和火力逐退。

加上巴甫洛夫大楼并非孤军奋战,其所在的第42近卫步兵团残余部队,仍然控制着周围包括面粉厂大楼在内的几座建筑,随时可以对“巴甫洛夫大楼”进行支援,第7连连长也多次通过地道前来指挥,所以德军的进攻不仅仅是针对一座楼房的,而是一整片的防御支撑点。

最关键的还是德军在巷战中不敢展开太多的兵力发动进攻,每次都是连、排级规模,而不是大家想象那样以一个师对付20多人。这个道理很简单,面对东岸苏军的炮群和楼房里的火力点,大规模的步兵冲锋很容易遭到炮火覆盖和机枪扫射,那就是无谓的送人头了。所以实际上,大楼的争夺每次都是分队级战斗,也是巷战中最常见的攻防方式。

就这样整整58天后苏军仍然牢牢地控制着它,巴甫洛夫大楼成为德军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全城碰到的最硬一颗钉子。战至11月下旬,苏军已经开始进行大反攻,德军被迫收缩兵力组织防御,巴甫洛夫大楼保卫战宣告胜利结束。至此巴甫洛夫大楼实现了抵抗德军时间超过整个法国的“乳法”成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