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朝渐夺外朝宰相之权,而经过魏晋南北朝后,演变成了三省六部的体系,但这个三省六部体系其实也不稳固。
在贞观朝,就已经迅速的变化,隋朝、和唐初时的尚书省独大,变成了中书和门下省合流,政事堂凌驾三省之上。
过去三省分立,到政事堂的集权,既是相权的分割,却又是外朝的集中,李世民是千古一帝,对于权力是非常敏感的。
所以他一边以他官加衔入政事堂,形成政事堂群相制度,打破三高官官为相的旧例,一方面却又通过建立翰林学士院,分走了内制之权。
皇帝为什么非要把草诏之权一分为二?
就是因为草诏之权是中书之权,而中书掌握的这个草诏权,正是决策权的关键,皇帝分走内制之权,等于严重削夺了政事堂宰相之权。
特别是这个内制权掌握的还都是将相任免、册后立储、封侯授封、号令征伐这样重要的草诏权,而中书舍人保留的是三品以下官员任免,以及一般事务的草诏权。
就如现在,承乾虽然刚当上皇帝,但凭着皇帝向来对翰林院的掌控,他任免宰相等就非常方便了。
甚至只要他愿意,尚书、都督、刺史、大将军、将军等三品以上官,他都可以直接任免。
政事堂想拒绝,都没有正当程序,只能谏。
而不是如武德或贞观初那样,如果宰相不满意,直接驳回封还,甚至根本就不草诏,没有经三省通过,官员们也完全可以不理会。
皇帝的中旨口谕,尤其是新皇帝的中旨口谕,权威可不高。
但现在,皇帝发出的是内制诏令,谁敢不从。
“大学士,朕知道你们翰林院虽就在银台门外,但考虑到也不可能时时随侍当值,所以朕准备任命两位中官出任翰林院使,负责传达联系,如何?”
翰林学士院有大学士一人,也叫翰林学士承旨,另有学士七人,另有直学士、待制等。
李百药这个大学士不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