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抗日之铁血使命> 第八百五十四章:利刃出鞘(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百五十四章:利刃出鞘(二)(1 / 4)

盐有着多种用途,不管是民用还是工业使用都极其的广泛,尤为重要的事,盐还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古语云:“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可见盐对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中国的盐业专卖政策,起源相当早。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时期,管仲治理齐国时提出来的“官山海”政策,即主张由国家垄断经营盐业、矿产以及各种山林资源。

再往下,就是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为汉武帝构建的国有经济体系,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正是盐铁官营。

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一个主要原因是垄断利源,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用于填补常年对匈奴战争的财政漏洞。但还有一个原因鲜为人知,那就是要限制大商人和地方豪强的势力,防止他们成长为盐铁巨富,重演汉初七国之乱的悲剧。

所以,盐铁专卖从一开始就带有国家控制的双重目的:不仅是中央与地方豪强、富商巨贾的经济利益之争,同时也是政治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只不过,经济控制和政治控制,历史越往后走,前者越发掩盖了后者。

唐代理财大师刘晏对盐法进行完善,改为“民制、官收、官卖、商运、商销”。刘晏的改革,最大的不同是引入了商人的角色:政府只负责从盐户手中收购食盐,再转手卖给盐商,中间的差价就是国家的财税;至于后面的转销环节,政府抽身出来,直接交由商人去办。

这虽然也是国家专卖制度,但政府大包揽的程度相对有所降低了,于是帝制时代叱咤风云的盐商阶层便出现了。

在清政府时期,盐税作为清政府财政收入的第二大来源,始终占到帝国财税的1/5以上。就道光年间而言,每年全国盐税大约750万两白银,比全国任何一个省的田赋收入都要高。

而其中,又以两淮盐税为最大宗,政府每年从这里获取的盐利超过400万两,对此,曾任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的陶澍说过:“东南财赋,淮鹾最大,天下盐务,淮课为最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