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抢救大明朝> 第1814章 张献忠,你还造反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4章 张献忠,你还造反吗?(3 / 4)

不可能......军饷发不起不说,募兵不管种地,后勤军需都得朝廷解决。后勤转运就得累死人!

而且募兵是流水的兵,不在边疆扎根。就算能占点地盘,怎么将之汉化?募兵占地,然后再募民耕地?朱元璋有多少钱才够花啊?

所以朱元璋可以驱逐元朝恢复中原,还可以在有生之年把大明的地盘扩张到那么大,还可以迁移数百万汉人人口去边陲之地扎根,靠的就是这种半封建化的军屯卫所。

而后来明朝的不断缩边,其实和朱元璋没什么关系,而是朱允炆和朱棣的锅。没有他们俩那么闹腾,光是九大攘夷塞王就能养好十几万铁骑......什么北元、东虏,在朱元璋孙子一辈就都不存在了。

而九边军户的苦,实际上是九大攘夷塞王被圈养和明朝不断缩边的必然结果——没有塞王庇护,九边军户当然就没有话语权了。而没有话语权的九边军户当然也不可能在举国之力的支持下拓边,不断收缩边防也就成了明朝的国策。而缩边的结果,又让军户们失去了通过战争获得土地的机会。蛋糕不能做大,当然就只能在分配上做文章了......军卫上层侵吞军屯,压迫中下层军户,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明朝的缩边政策并没有真正减轻边防的压力。因为明朝越退缩,敌人就越嚣张,需要设防的地方也就越多。所以九边很快就变成了十三镇,最多的时候甚至出现了十六镇。

那么多的军镇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屯田,就得依靠民运粮、民运粮折银去养活。

对于交通便利的东部边镇,运粮运银还不算什么大问题。

可是对于交通不便,只能一省养五镇的陕西而言,那就非常苦了。陕西苦,五镇更苦。陕民苦,五镇军户更苦!

苦的没了出路,当然就只能盼着天倾地陷,闹一把大的了。

而榆林镇柳树涧堡这一带乡间的龙头老大,名叫张献忠的汉子和他的一般小弟兄,就是在日日夜夜的盼天倾。

对,就是那个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