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其他类型>文序跋集> 《文艺政策》〔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文艺政策》〔1〕(4 / 6)

八年六月至十月,又十二月及一九二九年四月)。

〔2〕本篇最初印入《文艺政策》单行本,未在报刊上发表过。

〔3〕《苏俄的文艺论战》任国桢编译,内收褚沙克的《文学与艺术》、阿卫巴赫等八人联名的《文学与艺术》、瓦浪斯基的《认识生活的艺术与今代》三文,又附录瓦勒夫松的《蒲力汗诺夫与艺术问题》一文,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北新书局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

鲁迅曾为此书写有《前记》,后来收入《集外集拾遗》。

〔4〕瓦浪斯基(e.g.kthtfx]pz,1884—1943)又译沃龙斯基,苏联作家、文艺评论家。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七年曾主编“同路人”杂志《赤色新地》(又译《红色处女地》)。著有论文集《在交接点上》、《文学典型》、《艺术与生活》等。

〔5〕《那巴斯图》俄语《haqtxy

》的音译,即《在岗位上》,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一九二三年创刊,至一九二五年停刊。

〔6〕布哈林(d.c.a

nnhpf,1888—1938)早年参加俄国革命运动,在十月革命中和苏俄初期曾参加领导机关。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被控与李可夫等结成反党联盟,后被处死。

〔7〕雅各武莱夫(k.e.k]tjuij,1896—1939)苏联文艺评论家,曾任俄共〔布〕中央出版部部长。

〔8〕托罗兹基(c..whtg]pz,1879—1940)通译托洛茨基,早年参加过俄国革命运动,十月革命中和苏俄初期曾参加领导机关。一九二七年因反对苏维埃政权被联共〔布〕开除出党,一九二九年被驱逐出国,死于墨西哥。

〔9〕“锻冶厂”即“锻冶场”,一九二○年在莫斯科成立的“左”倾文学团体,以出版文艺刊物《锻冶厂》而得名。一九二八年并入“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简称“伐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