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大明好国舅> 第407章 袁九黎的科举之路(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7章 袁九黎的科举之路(始)(1 / 3)

袁九黎想的太简单了,按照大明的科举制度,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都能考进士。除了国子监的监生,只有各省的举人可以参考进士。

可现在别说举人,是一个大明官方认可的秀才都没有,于是朝廷连开三年秋闱甄选举人,大明的第一场会试三年之后才能举行。

对此次科举蠢蠢欲动的可不只有袁九黎一个人,书院的学生同样如此。犹豫的则是书院里的先生,他们不知道该不该让书院的学生下场,认为这事关书院的生死存亡。

大明的科举制度简直是在挖书院的墙角,了举人自不必说,如果了秀才是要在户籍所在地的府学或者县学入学的,虽然不用日日课,但是要常常接受监督考核,不然这秀才的功名很有可能不保。

如果那些优秀的学生都考了秀才,回到了原籍,这书院怕是不用再办了。几个一筹莫展的的老头,再次围住的马度的办公桌,这次却是好言相问找他拿主意。

马度的回答很坚定,“考!为什么不考!几位觉得是自己教的不好,还是书院的学生太差,不过人家?”

“老夫对学生们尽心竭力,书院的学生虽然说顽皮一些,可对于学问却不曾有半点的懈怠,别看他们年轻,很多年长的读书人远不如他们,能与书院的学生同场较技的人不多。”

朱升下意识的看了一下袁九黎,大明的能读书识字的人仔细搜罗一下不算少,可稍微有点水平的都早被老朱拉了壮丁,剩下多的大多数是袁九黎这样的歪瓜裂枣,不然书院的历次入学考试,也不会被年轻的学子拔了头筹。

陶安道:“也正是因此才担心,到时候学生全都回了府学县学,书院怎么办?

“哎呀,陶先生,您怎么也问这样的话,您可是做过实务的。您觉得以朝廷的办事效率,这样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哪里是那么容易建的起来的。京畿的府学县学都还没影儿呢,更不用说其他的州县了。算把房子盖起来了,教谕、教授到哪儿去找,书院那么好的待遇都还找不到学识高人品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