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件事,我出银子将村里连接青河镇主干道这一条路修一修。”
修路?!这也是造福百姓造福村民的大好事啊。这样一来,他们村到镇上的路就好走了,村中交通 便利后,不仅他们村有面子,后辈的嫁娶也能往上挑一挑。
说完第二件事,葛如玺没有停顿,接着说,“第三件事,给村里建一所族学,并延请身有举人功名 的名师一位在此执教六年。六年后能不能留住人就看各位叔伯的本事了。”
上藜村很大,葛是其中一大姓,还有另外一个大姓是陈姓,除两大姓之外,还有一些别姓加起来约占上藜村三分之一的人口。
他们这么大的村子也没有族学。可以说除了镇上方圆百里之内村子不少,设有族学私塾的却只有一两个村子。最出名的便是二十里外的海棠村,村里硕果仅有的几位读书人其中有两位就是去的海棠私塾。
海棠村近十几年来出过一位两榜进士,两位举子,五位秀才,海棠私塾在清河镇很有名气,在汝阴都小有名气。
海棠村一直是周围村子羡慕的存在,海棠村的未婚少年很抢手,闺女也不愁嫁。
若是他们村真的建了族学,请来了名师,再带出一些秀才举人,未尝不能成为第二个海棠村。
族学不好建,关键就在于有功名的先生不好请。读书需要的屋子倒是容易,全村上下紧一紧肚皮, 顶多一两年,屋子就能建起来。可最后请不来先生也没辙。
可以说,族学基本上就成了族里大佬们的心病了。
所以,当葛如玺话音一落,就有族老霍地站了起来,“你说的可是真的!”
前面两条,一是顾及祖先,二是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都是大好事,但都比不上第三件事!办族学,请名师,这是关系着能否改换门庭的大事,特别是家中有适龄男童的,眼睛迸发出两道热切的光芒,眼不得族学在他们眼前拔地就起,儿孙端坐在书桌前摇头晃脑地读书。若干年后,或成了秀才公或成了举人老
本网站为网友提供小说上传储存空间平台,为网友提供在线阅读交流、txt下载,平台上的所有文学作品均来源于网友的上传
用户上传的文学作品均由网站程序自动分割展现,无人工干预,本站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网友上传的内容(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
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请向本站投诉,一经核实,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ID账号作封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