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帝国吃相> 第4章 自力更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 自力更生(1 / 4)

“小旭哥哥,你好厉害!”聚在一个小水坑边,一群小孩都七嘴八舌的使劲儿夸奖陈旭。

“这算啥!”陈旭微微摇头,手中的竹竿轻轻一提,一只拳头大小的青蛙便挂在麻线上被钓了起来,掉在身边的草地上还来不及逃走便被早已等候不及的两个孩子死死抓住放进旁边一个封闭的细藤编织的鱼篓里面。

从醒过来到现在过去了四五个小时,陈旭还一口热乎的都没吃上。

把陈姜氏救回来之后,他感觉整个人都饿的快虚脱了,不光是他,一家人都还处在饿肚子的状态之中。

家里除开半瓢黄豆什么吃的都没有,因此陈旭只能自力更生,决定自己从大自然中找吃的。

这公元前两百年的大秦帝国,除开人不多,其他的动物多的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特别是他们这种偏僻的山野乡村,不说别的野兽,河沟的鱼和青蛙、草丛中的蛇和兔子、山林里的野鸟到处都是,只要肯下功夫,春夏秋冬有吃不完的野味,但前提是要会捉。

就比如青蛙这种东西,到处都是,但你光着手脚要想在河沟水塘里面抓住一只,那简直和走路捡钱的概率差不多,需要极其敏捷的身手,不用工具的话一天捉的数量还无法补充回来消耗的体能。

还有就是捞鱼,河沟里各种鱼都有,甚至在水深处数十斤的大鱼都有,虽然所有人都知道鱼美味有营养,但缺乏捕鱼工具,只能做一个临渊慕鱼的看客,偶尔抓到一条两条改善一下生活可以,但想用捉鱼来维持生活那是万万不行的。

所以捕捉野生动物这种原始的生存状态逐渐被人类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开垦农田种植庄稼,虽然种植时间长产量也不高,但胜在产出稳定,只要不遇上大旱大涝的灾年,一般种下的庄稼都会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收获,于是春耕秋收便成为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典型特征,而农耕也让人类逐渐从山野之中移居平原,把生存和土地牢牢的拴在了一起。

十几分钟后,陈旭将手里的钓竿丢少年说:“大石,你们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