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科幻灵异>沉没之鱼> 到丽江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到丽江去(2 / 9)

的围巾。头发染成棕色,剪得短短的,戴着一顶有弹性的帽子。

挨着薇拉的是新任领队本尼,他大声朗读我几月前附在行程表后的注释:“许多人认为丽江是像詹姆斯·希尔顿在他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中写的香格里拉一样的虚构城市……”

因为想起了我,薇拉吃吃地笑了,但她的眼里满是泪花,她悄悄用围巾擦了擦。

我承认我有点自怜,自我死后,渐渐习惯于不断被感动,而我又无法感知我的整个人生。现在我通过别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生命的宽度、体积和密度。我是否比释迦牟尼成佛前收的六个弟子更受启发?

我是否有了天眼,天耳,能透析别人的思想?但这样又有什么好处?我说话他们听不见。他们不知道我和他们在一起。他们听不到我的激烈反对声,我反对他们更改我计划的游程。

他们还不懂我的注释。比如对香格里拉的注释,我本想讨论“香格里拉”不同的含义。当然,那是引诱客人的陈词滥调,不管在哪里都一样,从青藏高原到的的喀喀湖——都是高山上的仙境。

香格里拉:飘渺的美丽,难以触摸,无比珍贵。

对游客说这些词就像有魔力:“稀有,遥远,原始,奇特!”如果服务不好,那就怪海拔高吧。

我还应该带着地理学方面的资料,由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写的,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为《国家地理杂志》工作期间,在白雪覆盖的喜玛拉雅山腹地发现了一大片绿谷,如他在1931年发表的文章所描述的那样。据说,那里一些居民有一百五十多岁(我在养老院里遇到的一些精神错乱的老人也这么声称)。

詹姆斯·希尔顿也应该读过洛克的这篇文章,因为不久后他在写神秘的香格里拉时,用了同样的描述。

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在《消失的地平线》里描写的另一个香格里拉,那是一种思想境界,那些克制自己的人会长命,甚至不朽,否则就会因不受控制的刺激而死。“厌于享乐”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