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民国之文豪崛起> 431【中国工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31【中国工人】(1 / 4)

周培源是谁?

后世物理专业的学生想必非常熟悉,这位先生是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未来还会担任清华教务长、北大校长和中科院副院长。

见徐志摩等人面露疑惑,周培源解释道:“讲得通俗一点,地球拥有万有引力,我们抛出去的物体必然落回地面。但是,将物体抛出去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当空气阻力足够小,速度又足够大的时候,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回地面,它将围绕着地球旋转,成为一颗做绕地运动的卫星。”

“就像月亮一样?”林徽因惊讶道。

周培源点头道:“是的,月球也是地球的卫星,如果人类能制造出绕地运行物体,那么这个物体可以称为人造地球卫星。所以我说《泰坦尼克号》这本书很有趣,书中的那些未来科技看似异想天开,其实是可以用科学理论来解释的。”

邓叔存笑道:“以前的飞机和潜艇,也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想象物,现在不照样成为现实了?要我说啊,文学也是科学的推动力之一。”

“这个人造卫星理论是周先生提出来的?”冯文炳好奇道。

周培源想了想说:“确切地说,是牛顿最先提出的。牛顿先生提出猜想,在高山上发射一枚炮弹,炮弹速度越大,落点就越远。由于地球是圆的,当炮弹速度达到一定的时候,炮弹就不会落下来。这个设想,就叫做‘牛顿的大炮’。”

徐志摩拍手赞道:“牛翁真乃奇人也!这个人造地球卫星,该不会真能制造出来吧?”

周培源仔细思考道:“很难。日月的引力、地球的引力、大气的阻力,这些力场交织起来非常复杂。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人造地球卫星具备足够的初速度,以现在的科学手段很难达成。”

如今的周培源,已经在进行量子力学的研究了。再过几年,他还会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并参加爱因斯坦亲自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