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民国之文豪崛起> 326【战争与和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26【战争与和平】(1 / 4)

一路上,艾伦·巴特不停地通过后视镜,偷偷观察后面的周赫煊,仿佛对方脸上有花一般。

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后,艾伦·巴特和孙永振留在车上等待,张彭春则直接带着周赫煊前往校长室。

此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是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秃顶白发,连胡子都是白的,年纪虽大却很健壮。他似乎跟张彭春很熟,笑着来了个熊抱:“张,我们又见面了。”

“校长好!”张彭春恭敬道。

张彭春早年毕业于哥伦比亚教育学院(硕士),而巴特勒正好是这个学院的创立者。

两人的交流并不止于此,巴特勒还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主席、“国际调解委员会美国分会”主席,一生当过七届美国总统顾问。他经常关注亚洲和非洲事务,特别是中国的消息,两年后还将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而张彭春则跟胡适、约翰·杜威一起,在曼哈顿创立了“华美协进社”,通过文化和教育交流,来增进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互相了解。这次哥伦比亚大学邀请张彭春赴美讲学,就是基于“华美协进社”的努力,这是两国唯一的、有影响力的民间交流机构。

巴特勒对于中国的了解,显然受到张彭春不小的影响。

巴特勒看着周赫煊,笑着主动握手说:“这位就是周先生吧?”

张彭春介绍道:“周先生,这位是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尼古拉斯·默里·巴特勒先生。”

“巴勒特先生你好。”周赫煊问候道。

寒暄之后,三人各自坐下。

巴特勒笑道:“周先生,你能向我详细讲述一下,发生在中国东北那场战争吗?”

周赫煊一愣,他没想到巴特勒不谈股灾和经济危机,反而开口就问中东路事件。

其实原因很简单,巴特勒是个反战人士,他担任主席的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非常关注非洲和亚洲的战事,而周赫煊恰恰又和张学良走得比较近。

至于巴特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