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明末大权臣> 第四百二十八章 裁军之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二十八章 裁军之事(3 / 3)

有些畏首畏尾,所以李吴山才在这个时候唱起了“裁军”的高调,表示对新政的大力支持。

“裁减之事从我李吴山做起”,这个调门可真高。

现如今的大旗军,光是在编的战斗部就有十万之众,而且只多不少,出了北伐的三路主力之外,还有湖广的一部分,确实已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了。

在李吴山的心目当中,军队的数量和战斗力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乱七八糟的乌合之众就算是有十万之数,也掀不起多大的浪花。还不如趁机精简人员缩小编制,走“精兵”的路子。

按照李吴山一贯的宗旨,如吴山军校的那些学生们,只要有一万正式的野战军,就足以扫平天下了。就算他还有更大的目标,有三几万主力精锐,也就可以了,根本就没有必要真的养活一支数量上了十万规模的队伍……养不起!

主动裁减军队数量,而且是大规模的裁减。一道命令下去就把军队解散,那不是裁减而是典型的“卸磨杀驴”!

打天下的时候在前方拼死拼活,故都光复了之后就把队伍解散,这不是卸磨杀驴又是什么?

所以,所谓的裁军并不是一哄而散,必须要有一整套的安置方案。军官可以转化为地方行政人员,有功的士卒可以转化为地方上的治安力量,就算是最低级的辅兵也要给出相应的的待遇,或者是分配田地或者是给出一笔遣散银子,反正不存在一哄而散的说法!

至于种种的安置细节,那就需要进一步商榷了……

这笔安置费用当然得走朝廷的财政渠道,不可能由李吴山自己掏腰包,事实上他根本就拿不出这么许多钱财。

李吴山曾经做过粗略的估算,裁撤军队重新安置的这笔费用完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就算是朝廷的财政状况已大为好转,恐怕也拿不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