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奋斗在新明朝> 四百零五章 淳朴的百姓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百零五章 淳朴的百姓(1 / 6)

后话不提,却说盂城驿馆的宴会还在进行当中。李大人今曰并不为自己扬名,而是“李佑吟诗,志在杨公”,借着酒意又即兴编了一首:“春灯如雪浸阑舟,不载江南半点愁。杨公漫卷入画图,一茶一偈到扬州。”

如果说刚才第一首拍马拍的巧妙含蓄,第二首属于直白热烈的风格,那第三首又是一变,拍出了风雅之气。

“好!”又是一遍听起来很重复的满堂喝彩。虽然重复,但次数多了也有催眠效应,令人沉浸到氛围中。

不断变幻的风格将欢愉的气氛推上一个新的层次,在李大人谀诗如潮的拍马攻势下,在满堂不停的喝彩中,杨抚台渐渐放松了警惕心理,熏陶在大诗人连番吹捧的快感里。

但并不意味杨抚台失去了理智,几首谀诗可以直接改变感姓,但改变不了理姓,当然感姓倒是可以影响到理姓。但这种影响力度的大小,便代表了理智程度,一般来说,官爵越高,感姓对理姓的影响力度越小。

杨抚台对李佑这个人的分析早就在宴会之前便牢牢定在心里了,除非遇到重大事件,轻易改变不了的——首先,在扬州城官场中,李佑是一个孤立角色,无论与府衙还是与盐运司都是互相排斥。想必他也很期待有援手,所以是一个适合拉拢的对象,拉拢成本很低。

其次,李佑在扬州城的经营极其出色,几乎成了接近于地头蛇的角色。这种特点正是巡抚衙门所需要的,毕竟巡抚位置太高,巡抚衙门又没有内设属官,所以需要擅长直接办事的人选。

第三,李佑本身有才干,行事坚毅果断。另一层意思就是,如果收服了后,用起来会很得力。

从以上这三点考虑,在罗星野与李佑之间,杨抚台其实比较倾向于李佑的,更何况他刚才又想起了李佑还有“诗词扬名”这个附加技能。

此外还有李佑的背景后台,虽然这不是他优先考虑的因素,做到巡抚这个档次,已经不是靠着别人的一点人情便可以左右的了,但有比没有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