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书阁>历史军事>官居一品> 第八零四章 束氏狸狌(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零四章 束氏狸狌(下)(3 / 8)

官吏。

这种将在校学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制度,起因是为了弥补官吏在行政能力上的不足,然而监生通过实习历事,可以广泛地接触实际政务、获得从政的实际经验,十分有利于其才干的增长。

显然,本朝的国子监教育,要比宋代太学那种闭门造车、培养人才的方式要高出一筹,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监生的实际能力也是宋代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唇腐舌敝’,‘率至亡国而莫可救’的太学生所望尘莫及。

事实上,本朝行政能力最强、国家最强盛时期,也正是这种教育制度,被执行最好的阶段。

然而随着土木堡之变后,本朝国力转衰,国家财政出现危机,开始允许富家大户‘输捐例监’……也就是用钱买监生资格,导致国子监生员数量暴增,质量下降,许多监生用十几年都完不成学业;同时,朝廷也无法负担高昂的教学费用,且对不用发薪水的吏事生,抱着不用白不用、用了也白用的心态,要求国子监降低毕业标准,缩短监生在校年限。为了省钱,甚至要放监生回籍‘依亲’读书,教学质量已经无从谈起。

与此同时,在国初不怎么吃香的科举成了正途。时至今日,且不说部院大臣,就连地方的知府,朝中的郎中,也全都是两榜进士出身。而监生因为自身素质、尤其是文化素质的下降,导致地位江河日下,穷其一生,也只能在衙门底层厮混,在地方做个知县、通判撑破天、在朝廷则集中在鸿胪寺、太仆寺这样鸟不拉屎的冷衙门里,毫无前途可言。

结果监生们愈加心灰意懒,甚至普遍出现了,富家子弟雇人在衙门历事的情况,考核更是流于形式,完全让人想不起太祖末年,朝中大臣皆由国子监而出的盛况了。

但曾历任国子监正副校长的沈默,对国子监的前生今生却十分的了解。正因其了解,就愈加心痛——改革国子监,使其重新恢复作用,这是埋在沈默心中多年的想法了。当年任司业时,他便与当时任祭酒的高拱、同任司业张居正,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